
番外+结局朱标:大舅哥,别生气!常孤雏(空樱)剧情介绍_朱标:大舅哥,别生气!精彩试读
一、故事梗概
洪武元年,常遇春接朱元璋诏令入宫觐见,他带上女儿一同前往。到达皇宫后,女儿被马皇后召见,常遇春则前往御书房见朱元璋。朱元璋提及朱标与常遇春女儿的娃娃亲即将完婚,他们已是一家人。但此次召见,朱元璋实际想和常遇春商议北伐之事,想让常遇春与徐达率军北伐,还想把常遇春养子常孤雏从辽东调回一同北伐,常遇春以常孤雏在辽东的重要性为由拒绝。朱元璋又关心常孤雏的婚事,常遇春表示自己给常孤雏说亲遭拒,朱元璋便提出让常孤雏做临安驸马,尽管两人年龄差距大,常遇春也只好同意。
另一边,太子朱标在马皇后寝宫外来回踱步,后被召见进去,与常遇春女儿见面。而在辽东,常孤雏率领辽东卫巡视边境,他行事果敢,常小打小闹地骚扰纳哈出,他手下的叶旺和马云开始对他不服,后被其武勇和智谋折服。但二人不解常孤雏为何不重创纳哈出,其实常孤雏是为了积累系统里的武略值,他计划用武略值在系统商城兑换保命版大还丹来救可能死于北伐途中的义父常遇春。他还差1万武略值,便打算攻打女真部落获取。
常孤雏率辽东卫攻打女真部落,女真部落首领爱新觉罗·挥厚前来询问,常孤雏莫名厌恶他并将其刺死,随后下令杀光女真部落的人,只少数人逃脱,他因此获得足够武略值买到大还丹并派人送给常遇春。常遇春这边,他正在训练嫡长子常茂,常茂表示想念常孤雏并想前往辽东,被常遇春呵斥。之后常孤雏的亲兵送来大还丹和书信,常遇春很高兴,蓝玉却质疑丹药的真实性。
后来常遇春与徐达率军北伐,蓝玉为副将,他羡慕常孤雏的成就,想在北伐中立功升职。途中徐达想与常遇春结为亲家,让常孤雏与自己女儿订婚,因朱元璋已为常孤雏指婚而未能成功。同时,女真部落酋长之子爱新觉罗·孟特穆逃到应天府向朱元璋告状,称常孤雏无端屠戮女真部落,朝堂上一片哗然,李善长建议召常孤雏回京与孟特穆当堂对峙,同时派钦差大臣去辽东彻查,朱元璋采纳并派毛骧前往。马皇后和朱标认为常孤雏此举是为震慑异族,朱元璋虽赞赏常孤雏的做法但担心此事影响大明声誉和局势。毛骧到辽东宣常孤雏进京,常孤雏领旨后安排好辽东事务便启程,毛骧则留在辽东分批传唤将领询问女真部落之事,叶旺和马云都表示是女真部落劫掠边民且先与明军冲突,常孤雏才下狠手。
二、内容解答
问题1: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常孤雏从辽东调回北伐?答案:朱元璋想让常孤雏跟常遇春和徐达一起北伐,是因为他看重常孤雏的军事才能,常孤雏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朱元璋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
问题2:常孤雏为什么总是小打小闹地骚扰纳哈出而不重创他?答案:因为常孤雏身怀文韬武略系统,他每次与敌军短兵相接并击败敌军时,系统会积累武略值。若一举将纳哈出彻底打残,往后获取武略值的机会会大打折扣,且大规模战争需朝廷军令,私自发动是大忌,所以他选择小打小闹地骚扰纳哈出,既能积累武略值,又不致触怒朝廷。
问题3:常孤雏为什么突然要攻打女真部落?答案:常孤雏想获取足够的武略值来购买保命版大还丹,以保护他的义父常遇春,而攻打女真部落能让他得到所需的武略值,所以他选择攻打女真部落。
问题4:常孤雏为什么厌恶爱新觉罗·挥厚并将其刺死?答案:文中未提及常孤雏厌恶爱新觉罗·挥厚的具体原因,无法准确回答。
问题5:常遇春为什么不同意徐达提出的让常孤雏和他女儿订婚的请求?答案:因为朱元璋已经为常孤雏指婚,让他做临安的驸马,所以常遇春不能答应徐达的请求。
问题6:蓝玉为什么羡慕常孤雏?答案:常孤雏年仅十六岁就已贵为二品大员,获封都指挥使与游击将军,而蓝玉在军中摸爬滚打却还只是个偏将,相较之下,常孤雏的成就更高,所以蓝玉羡慕他。
问题7:朱元璋为什么对常孤雏屠戮女真部落的事感到棘手?答案:朱元璋心底赞赏常孤雏屠戮异族以震慑他们的做法,但女真部落酋长之子到朝堂告状,这种事上不得台面,若不妥善处理,恐会引发诸多麻烦,影响大明的声誉和边疆局势。
问题8:毛骧到辽东后为什么要分批传唤辽东诸将?答案:毛骧要深入了解女真部落的情况,弄清楚常孤雏屠戮女真部落的真正原因,所以他分批传唤辽东诸将进行询问。
三、小说点评
这篇小说构建了一个丰富的历史背景下的故事。从人物塑造上看,各个角色形象鲜明,如朱元璋的帝王威严与对臣子的复杂情感,常遇春的忠诚与对养子的关爱,常孤雏的智勇双全以及他对义父的孝顺等都表现得很生动。在情节设置方面,多条线索并行且相互交织,既有宫廷中的政治婚姻、君臣商议大事,又有边境上的军事行动和将领之间的关系,情节丰富且富有层次感。故事中还设置了一些悬念,如常孤雏对爱新觉罗·挥厚的莫名厌恶等,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整体而言,小说在历史背景的渲染、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构建上都表现出色,让读者能够沉浸在这个充满权谋、战争与情感的故事之中。
四:《朱标:大舅哥,别生气!》常孤雏精彩内容:
且说朱元璋权衡之后,选定的钦差,乃是那都卫司指挥使毛骧。
毛骧领了皇命,岂敢稍有耽搁。
但见他飞身跃上骏马,骏马嘶鸣,前蹄扬起,毛骧双腿一夹马腹,手中马鞭“啪”地一甩,便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去。
一路之上,毛骧快马加鞭,未曾停歇。
他心中唯有一念:速赴辽东,查清此事,不辱圣命。
如此日夜兼程,终至辽东。
他一到辽东,连口气都未喘,便双手紧攥圣旨,往常孤雏所在军营而去。
刚至军营门口,守卫欲阻拦,毛骧高声喝道:“圣上钦差,前来宣旨,谁敢阻拦!”守卫闻之,赶忙放行。毛骧径直朝军营中军大帐行去。
常孤雏的亲兵,匆忙朝常孤雏营帐奔去。
“将军!”亲兵刚至营帐外,便喊道:“朝廷钦差到了!”
正分析情报的常孤雏,听闻此言,立刻放下手中之物,“噌”地站起身来。
他不及整理甲胄,几步便跨出营帐。
出得营帐,常孤雏抬眼望去,不多时,便与毛骧打了照面。
但见毛骧身着官袍,手中捧着圣旨。常孤雏赶忙整理衣冠,迎上前去。
毛骧见常孤雏大步流星而来,双眼陡然一睁,手中圣旨高高举起,大声说道:“圣上旨意,宣辽东都指挥使常孤雏即刻进京!”
常孤雏听闻,心中虽略感诧异,神色却未变,即刻“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双手高举过顶,朗声道:“臣常孤雏遵旨!”
常孤雏心中疑云顿生,实难猜透朱元璋为何突然召他回京。
但他不再多想,接了圣旨。
抗旨的后果,他自是承受不起。
当下,他恭恭敬敬将圣旨收好。
常孤雏将目光投向毛骧,拱手问道:“钦差大人,不知我等何时启程?”
毛骧在常孤雏身上打量一番,缓缓说道:“常将军,你自行速速回京便是。至于我,还有些事要在辽东查探一番。”
常孤雏眯起双眼,打量毛骧几眼,心中暗自思忖此人来历。
旋即,他再次抱拳,问道:“方才匆忙接旨,还未请教,钦差大人如何称呼?”
毛骧并未将此询问放在心上,微微拱手道:“在下毛骧,忝为都尉司指挥使。”
常孤雏听闻,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是后来锦衣卫的一代目毛骧!”
这念头如闪电般划过他脑海。
朱元璋派毛骧这等人物来辽东,所为何事?是因自己屠戮异族之事,还是另有隐情?
常孤雏暗自思忖,目光又下意识在毛骧身上扫了一遍。
毛骧敏锐察觉常孤雏的打量目光,心中暗哂,开口催促道:“常将军,还是早些启程为好,陛下可是有些急切。”
常孤雏听闻,微微拱手应道:“明白,我这便起程。”
说罢,他回到营帐,简单收拾一番。
随后,高声传令:“传叶旺、马云,还有辽东卫的几位将领!”
不多时,诸将匆匆赶来。
常孤雏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吩咐道:“我此次应召进京,辽东诸事,你们务必谨慎操持。严守边境,不可懈怠,若有疏忽,军法处置!”
诸将齐声应诺。
诸事安排妥当,常孤雏走出营帐,飞身上马。
缰绳一勒,骏马嘶鸣,扬尘而去,很快消失在众人视线中。
常孤雏身影刚消失在视野尽头,毛骧便立刻敛了神色,眼神变得锐利。
他转头,对着身旁亲兵果断下令:“去,分批传唤辽东诸将。”
亲兵领命,迅速离去。
不多时,第一位将领匆匆赶来。
毛骧坐在营帐主位,见将领进来,抬手示意其坐下,紧接着直奔主题:“说,关于女真部落,你都知晓些什么?”
将领微微一颤,不敢有丝毫隐瞒,赶忙一五一十将所知道出。
毛骧紧盯着将领的脸,不放过任何细微表情,静静聆听,时而皱眉,时而追问。
如此,毛骧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分批询问辽东诸将,深入了解女真部落种种情况。
叶旺被亲兵引入营帐。
叶旺定了定神,躬身行礼。
毛骧抬手示意免礼,单刀直入:“说说,女真部落究竟何事,引得常将军如此行事?”
叶旺抬眼,神色郑重:“钦差大人,实不相瞒,那女真部落近来愈发猖獗,竟敢劫掠我大明边民。
常将军得知后,率军前去,本意不过是敲打一番,让他们收敛。
哪承想,女真部落不但不认错,还气焰嚣张,直接与我明军起了冲突。
常将军为保我大明威严,为护边民安稳,这才不得已做出屠戮之决定。”
待叶旺说完,马云也被传唤进来。
毛骧又将问题重复一遍,马云所言竟与叶旺如出一辙:“钦差大人,女真部落肆意劫掠边民,恶行累累。
常将军前去交涉,他们非但不反省,反而悍然与我军冲突。
常将军忍无可忍,才下此狠手。”